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泰安KTV招聘网 > 泰安热点资讯 > 泰安学习/知识 >  驾幸射殿射弓

驾幸射殿射弓

2022-11-20 11:42:03 发布 浏览 734 次

驾幸射殿射弓

“幸金明池观水嬉”之后“习射琼林苑”或“宴射琼林苑”,是北宋时期的常规流程。

早在先秦时期,“射”就是贵族的基本素养,被列为“六艺”之一,不仅是一种军事素养,也是一种礼仪。周代的射礼分为大射、宾射、燕射、乡射四种,天子“以射选诸侯,以射饰礼乐,以射观容志”(《唐会要》),“射礼”作为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,天子以射礼威慑诸侯、维护统治,儒家以射礼立德正己,塑造君子人格。

秦汉以后,随着中央集权的确立,治国之道发生变化,射礼渐趋衰落。秦朝和西汉都未举行大射礼,东汉明帝永平二年(59)初行大射礼,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多有举行射礼的记载,更偏重于军事演习功能,也就是《颜氏家训》所谓“弧矢之利,以威天下,先王所以观德择贤”。有唐一代,明确将“大射礼”列为“军礼”之一,共举行十七次,始于高祖,终于玄宗。射礼由嘉礼变成军礼,可以说是时代变化的结果。按照《周礼》的界定,两种礼仪的作用截然不同,“以军礼同邦国”,“以嘉礼亲万民”,前者注重武力惩戒与征伐,后者注重与各方的交流。周代实行分封制,礼乐是维护这一制度的基础。秦灭六国、行郡县制以后,“礼”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渐趋衰落。即使是在唐代前期,射礼也长期处于虚设状态,直到景云三年(712)玄宗登基后,才举行了唐代历史上规模空前绝后的一次大射礼,射礼重新回到国家政治生活中。但是由于礼仪程序过于繁复,而且大臣多不善射,因而在具体实施中,礼官往往简化射礼程序,增加宴会内容,发展出“燕游小射”的形式,原本严谨的军事仪式变得充满了娱乐性。

唐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颁布的《大唐开元礼·军礼》中,有“皇帝射于射宫”和“皇帝观射于射宫”两种,前者是皇帝随乐连射四箭,然后侍射者随乐连射四箭;后者是王公等在殿上随乐射四箭,四品以下于殿下射四箭。两种都是射中者受赏,不中者罚酒。在“皇帝射于射宫”条,附“燕游小射之礼”,参与者“常服,不陈乐悬,不行会礼”。

北宋是射礼频繁举行的高峰期,不过主要采用《开元礼》中顺带提及的“燕游小射之礼”,宋人称为“宴射”。特别是在太祖、太宗、真宗三朝,宴射极为频繁,太宗时期,确立了幸金明池观水戏之后幸琼林苑宴射的流程,真宗朝则在宴射中增添了文学气息,皇帝作诗赏赐近臣、大臣应制奉和,是这一时期的常规形式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